蒙古马鞍的故事

2017-04-17 10:35:40

来源: 国马传媒;编辑:谦谦君子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730.png


蒙古马鞍的制作,是木工、皮毛、金属,甚至刺绣等多种工艺的综合。对于蒙古马鞍的长处,宋朝人彭大雅在其名著《黑鞑事略》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平,故折旋而膊不伤;镫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镫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才逾一寸,长不逮四总,故立马转身至顺。”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738.png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蒙古马鞍具的制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自己生生不息的传承人。兰州的景泰蓝马鞍、多伦马鞍、科左后旗的军鞍,都曾经是当时的名牌。科左后旗制作的马鞍,曾经支持过僧格林沁消灭八国联军。


马鞍的原料一般多用桦木。桦木砍倒以后,一般要干燥三四个月才能使用。一副马鞍一般只用四大块材料,两块凸形的叫左鞍板和右鞍板,两块U型的叫前鞍鞒和后鞍鞒。用常人的眼光来看,把这四块木板对在一起就行了。但是,这里有个角度、宽窄、弧度的问题,而且在做的时候不断地变化,远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容易。民间没有模具和机器,全凭匠人的眼力和经验来完成,可以说是一种绝活。这也是民间手工艺的神秘性和个人风格所在。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745.png


用各种各样的手锛子和木锉做出雏形以后,就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把缝隙胶合。等胶干透,在前后鞍鞒和鞍板、鞍座相接的地方,前面打8个眼,后面打10个眼。每两个眼里,贯进一道湿牛皮钉,等到湿皮钉一干,就把它们硬绷绷箍成一个整体。后面所以要多打两个眼(也就是多加一道钉),因为后鞍鞒下面承受着人们臀部的压力,比较吃紧。左右鞍板的前后,还要各打4个眼,用来穿缀捎绳。左右鞍板前面各打一个方形大眼,用来穿缀马镫。后面鞍板左右各打一个眼,里面穿出绳环,准备将来连接后鞦。染色和油漆是最后的一道工艺。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752.png


这样做出来以后,还是一副裸鞍,远远达不到能够使用的程度。它上面要包起来,下面要衬上屉子,左右加大韂小韂,前后穿上捎绳,才能成为一副完整的马鞍。这些东西看上去简单,却十分科学,处处闪烁着游牧民族的大智慧。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科学与审美的结合。


大韂是香牛皮做的,上面有轧出来的各种民族图案,呈现一个大u形,上端就用捎绳挽个疙瘩,固定在鞍板前后两个地方,不用另外打眼。挽疙瘩的地方嫌不雅观,上面罩上一个银鞍花,蒙古语叫着巴阿孛尔。没有大韂,骑士的腿就会直接接触马肚,让马汗把衣袍打湿。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759.png


马镫由镫绳和镫盘组成,镫绳穿在前鞍鞒后面、鞍板前面的孔里,样子很像人们的裤带,一端有带卡子,一端有窟窿眼,可以根据骑士的腿长腿短,随时加以调整。为了防止镫绳磨着人腿,要用一小片香牛皮或者栽绒把它盖上,汉语把它称之为小韂或者夹垫。小韂要用两个银泡钉固定在底座上的栽绒下面,这种银泡钉,也叫达罗勒嘎。小韂上也有图案,或刺绣或压成。捎绳的一面,前后一般是8根和16根。

 

人骑马的时候,还可能在褡裢里多少装一点东西,同时驮在马身上,为了防止褡裢在人上、下马的时候带下来,或者人不骑马的时候掉下去,就要用捎绳把它们捆上。


一副马鞍上,必须配备两条捆肚,带扣环的捆肚都在左面,右面的皮带上面有窟窿眼,或者用皮条辫成,以便像人的裤带那样随时可以捆紧。这样马鞍子才能稳稳地搭在马背上面。跑上二三十里以后,一般还要紧一次捆肚。在蒙古语里,左边和右边的捆肚叫法还有区别,左边有带卡子部分的叫奥楞,右边没有带卡子的部分叫哲里木。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806.png


马鞍的下面,靠着马背,一定要备两层毡子,一软一硬,称之为鞍屉,鞍屉有保护马背的作用。下面的软屉,不装饰。上面的硬屉,也要纳出各种好看的花纹。鞍屉与马鞍不相连接。

 

蒙古族散布的地方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文化背景和周围民族的影响都不同,表现在马鞍上面,也显得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山区的马鞍,一般都带有后鞦,防止下山时马鞍向前滑脱。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812.png


巴尔虎的马鞍,前后鞍鞒低,底座宽大,银饰用的特别多,图案细致。马镫比别处大一些,因为巴尔虎冬天寒冷,布靴或者皮靴外面要套毡靴,镫小了脚蹬不进去。有的地方,即使一个部族,马鞍方面也有微小的差异。就是一户人家,平时和喜庆那达慕上使用的马鞍,也有朴素和华丽、廉价和昂贵的不同。


赛马用的马鞍,与平时用的大不相同。好多参赛马上备的屉子,只用单层毡子做成,用布挂面,样子有些像妇女们用的护耳。捆肚也只有一道,有的小孩骑参赛马,根本不备马鞍,只有一块屉子,千方百计减少马背上的负担,以便让它的速度发挥到最佳状态。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819.png


在以骏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不论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都把马鞍看得非常重要。为了做一副称心如意的马鞍,他们甚至要准备好多年。一副普通牧民的马鞍,好一些的也能抵得上几头带犊乳牛、带驹骒马的价格。


每当做成一副好马鞍的时候,就要选择良辰吉日,把左邻右舍和亲戚本家请来,大摆宴席,加以祝赞。祝赞人手捧哈达,让主人牵着那匹备好新鞍的骏马,把马鞍的所有部件,都要一一抹画,一一祝赞。


而后让主人骑上这匹备有新鞍的骏马,朝他今年春节踩出的福路方向,耀武扬威奔驰一番。回来以后,要给他尝鲜奶,把哈达拴在捎绳上,然后入席跟大家一起欢宴。参加祝赞马鞍的本家邻居,也要手头带点礼品。各地的马鞍祝词千姿百态,宴会的风俗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一天就可以结束,有的地方要持续两三天。


微信截图_20170417102827.png


牧人的马鞍,平常可以放在外面,晚上和下雨的时候放在家里。跑过长途的马鞍,不能马上卸下。等马落汗休息好以后,才把马鞍取下来,后鞍鞒朝下、前鞍鞒朝上竖起来放在地上,把大韂和鞍屉(鞍屉要另外拿出来)向两边展开,以便尽快晾干被马汗浸湿的鞍具。前鞍鞒如果朝下放置,好像让马头冲下一样,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表现。


马鞍忌讳让孩子空骑上去玩耍。跨越马鞍,据说容易打梁(脊梁被马鞍擦伤)。正要备上马鞍出门,突然有一个什么事情走不成了,那么起码要踩一下镫盘,才能把马鞍去掉。否则,破神烂鬼就会骑到马背上面作祟。当然这种做法,可能含有一定的迷信观念,但是也可以看出牧人对骑马的慎重态度。 

标签:蒙古马鞍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原创作者劳动成果,就本网站稿件一事作如下声明: 一、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二、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三、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 四、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