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揭秘秦汉祭天仪式中神秘的“马牲”

2018-11-03 10:09:54

来源: 新华网;编辑:郭夏杰

在陕西凤翔县一个叫“血池”的小村庄,发现了中国秦汉时期的“国家祭天台”。日前,考古学家用科技手段鉴定、分析了祭祀坑中大量马骨,揭示了这一神秘“郊祭”遗址背后有关“马牲”的故事。


1.jpg

考古队员在陕西省凤翔县血池遗址祭祀坑里,现场鉴定与取样马牲骨骼。


在遗址南部的北斗坊祭祀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相龙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郊祭活动中所用马牲的食物来源多样:或以粟类食物为主食,或主要食用野草或麦类食物、或粟类食物与野草等兼食。


“这个祭祀坑马牲之间食物结构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地方饲养的马,甚至不同功能的马的后代,如田马、驽马,都曾用于祭祀活动。”陈相龙说,考虑到秦汉严密、系统的马政制度,这种现象也暗示了马牲有复杂的来源和征集网络,比如来自不同地方的饲养苑厩。


2.jpg

2017年雍山血池遗址祭祀坑的发掘情况。


“祭祀是中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在古代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雍山血池遗址考古发掘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歧说,“以马为牲”或许体现了秦代、西汉强大的国力和尚武精神。


雍山血池祭祀遗址面积达470万平方米,背靠青山,气势恢宏。考古学家通过两年的发掘,首次完整发现了秦始皇、西汉诸位皇帝举行郊祭的“畤”遗存,有夯土台、祭祀坑、建筑基址等3200余处遗存,出土玉器、青铜车马器等2600余件器物。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田亚歧说,战国时期,秦在雍地建立了雍四时畤祭祀体系,使之成为“圣都”。汉承秦制,在此基础上形成雍五时畤祭祀五帝体系,其影响远达后世。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曾在这里郊雍,场面极其盛大。


科技考古者“透物见人”,让马骨讲出了史书之外的细节。比如,结合文献史料与考古证据,考古学家发现,秦汉时期人们同时使用粟、麦、菽等精饲料与刍、稾、茭等粗饲料饲养马匹,祭祀马牲的食性分析恰与之相符。


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同一马牲不同骨骼的同位素比值可见:代谢较快的肋骨处,碳同位素值高于其他骨骼。“这说明,马牲在断奶之后、祭祀之前,曾被用粟、黍等碳四食物精心饲养过一段时间。”陈相龙说,这暗示了祭祀前或许存在集中饲养的流程。


3.jpg

陕西省凤翔县血池秦汉国家级祭祀遗址马牲出土情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唐自华对马牙釉质的锶同位素分析显示,多数的马可能来自西北地区。这意味着,祭祀活动可能存在大范围征集祭牲的行为。复旦大学文少卿博士的古DNA研究则推断出这些马的毛色、步态和运动能力等都“比较一般”,应该不属“战马级”。


在遗址的车马坑中,有完整的马骨和大量车马器。陕西考古研究院的杨苗苗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这里的殉马大多为一岁到一岁半左右的马驹,最小的仅6个月。在可以提取出DNA的32个马驹中,逾七成个体为公马。


陈相龙说,结合这些科技考古成果可以推断出,秦汉时期的先人已经有了很高的相马能力,能从马驹时就区分出不同的品质,“用一般的马祭天,反映了秦汉统治者祭祀活动的实用主义色彩。”


更重要的是,雍山血池“马牲”可以一窥秦汉时期祭祀和礼制文化的流变。“马只是一个仪式化的象征物,统治者更强调的是祭祀仪式本身所代表的政治意义。”他说,马牲的多样化来源和集中饲养,显示出秦汉国家之祭有着复杂、高效的社会资源调配网络的支持。


图片来源:陕西考古研究院

标签:科技秦汉祭天马牲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原创作者劳动成果,就本网站稿件一事作如下声明: 一、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二、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三、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 四、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站联系。